一边,是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着各行各业,企业对AIGC时代新技能人才的渴求几乎溢出屏幕;另一边,是无数职业院校的校长和专业带头人,面对着这场技术巨浪,陷入了深深的焦虑:
想开AI课,却发现老师比学生懂得还少,教材更是追不上模型的迭代速度。
想建实训室,却发现一块顶级GPU的价格就足以“劝退”全年的教学预算。
想搞产教融合,却发现企业的真实项目和数据,永远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。
这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的窘境——看得见“泼天的富贵”,却苦于没有承接的“盘子”。当产业界已经开始讨论如何“用AI”时,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“讲AI”的阶段。这个鸿沟,如何跨越?
破局的“东风”,或许已经来了。
近日,一份由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与阿里云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征集职业教育专业领域垂类模型建设项目(第三批)合作学校的通告》,在职教圈内激起了千层浪。
这并非一份普通的红头文件,它更像是一份“国家队”发出的邀请函,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在AI时代的“有心无力”。其核心目标,直指那个最痛的痛点:让一批高职院校,拥有并学会运用自己的“专业领域垂类大模型”!
一张价值近200万的“未来教育入场券”
对于入选的院校,这不仅仅是一个荣誉头衔,而是一套看得见、摸得着的“超级赋能包”:
第一桶金:10万元专款经费。 让AI课程开发、师资培训不再是纸上谈兵,让每一个创新构想都有了启动的底气。
核心装备:价值120万元的澎湃算力。 这意味着学校无需投入一分钱硬件,就能直接调用阿里云顶尖的AI基础设施。这是过去只有头部科技公司和顶尖大学才能拥有的“奢侈品”。
产业秘籍:价值50万元的平台与资源。 从大模型通识课程,到真实项目案例库,再到安全等级四级的专属教学平台,阿里云将产业一线的“弹药库”全面开放。
当经费、算力、资源这三座大山被一次性移开时,真正的教育变革才有了可能。
最终,学校将收获什么?
项目的终点,不是一份报告,而是三大可以写入学校发展史册的“硬核资产”:
一个自主可控的“专业大模型”:与阿里云专家共建,深度融入本校的教学数据与产业知识,成为独一无二的智慧教学利器。
一套引领标准的“AI赋能金课”:基于自有的模型开发,形成可示范、可推广的教学新范式,成为区域人才培养的新标杆。
一个可持续的“产教研”生态:通过项目,赋能教师团队从AI的“使用者”蜕变为“开发者”,并最终构筑起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技术创新高地。
如何抓住这次机遇?
面对如此重磅的项目,如何精准解读政策、写好申报材料、规划好技术路线,成了很多学校关心的新问题。
为此,阿里云官方授权的产教融合解决方案提供商——北京神州泰岳,将作为本次项目的“贴身伙伴”和“领路人”,为各申报院校提供全程的免费咨询与申报指导服务,确保每一个有潜力的院校,都不会因为信息差而与这次历史机遇失之交臂。
当大多数人还在观望AI如何改变教育时,少数先行者已经开始动手,与最顶尖的伙伴一起,创造教育的未来。
申报的截止日期是2025年9月15日。
项目申报咨询,请联系神州泰岳: 章经理:189 520 12626
魏经理:130 410 15277